【访谈】疫情下,医疗器械行业迎六大新变化
疫情短期对疫情无关的医疗器械企业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长期看对医疗器械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家用医疗产品和个人防护产品会是热点方向,家用诊断与监护类医疗器械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疫情推动了医疗信息化行业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高端智能医疗、远程诊断医疗(结合5G+AI)会是发展重点。
对疫情的研究将带动相关的创新型产品,如病毒隔离床、隔离舱等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疫情持续期间,医疗防疫相关的产品,包括医疗器械、医疗制品等需求短期内暴涨,市场出现大爆发。
苏州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廖志红副秘书长告诉“雅式橡塑网(AdsaleCPRJ.com)”,如疫情得到控制,从国内来说,疫情防控物资的需求将会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后会恢复到日常状态,但如果国外疫情防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在继续扩散的话,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依然是个很大的机会。
苏州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廖志红副秘书长。
廖志红认为,此次疫情,短期对疫情无关的医疗器械企业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长期看对医疗器械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既是一大发展契机,同时也是一大考验,特别是疫情防控对于器械智能化的挑战,将促使行业重新思考发展方向。廖志红认为,疫情控制后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会发生以下变化:
政府对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医疗等产业将更加重视;
医疗器械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将会增加,同类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产品需求会更加精准;
家庭健康防护意识普遍提高;
部分医疗器械企业会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
智能医疗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疫情的爆发除了引发医疗行业的思考,也唤起了社会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更多重视。疫情期间,全民家居隔离,学会自我监测健康状况成为了基本的防护步骤,家用医疗器械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通过这次疫情,大众深切体会到家中常备家庭应急医疗包的必要性,因此疫情过后,也将刺激家用医疗的需求。
“我觉得人们将普遍强化防御意识,更加注重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之对应的是家用医疗产品和个人防护产品会是热点方向,家用诊断与监护类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血氧仪等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目前看,这类企业将继续扩大生产和经营,今后适应家庭使用、检测、康复类医疗器械或将是突破家庭医疗环境的一大发展契机。”廖志红表示。
在疫情爆发期间,防疫物资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防疫相关的企业要满负荷生产,紧急调配各种资源来保供应,但是由于复工困难、物流限制问题,不可避免出现产业链配套不足等难题。各种应急防疫物资的紧缺情况,引发了社会对防疫应急物资长期战略储备的思考与讨论。
廖志红认为,预计国家今后会将部分防护器械和部分诊断试剂用品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储备,以保障社会需求。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之后,随后就以迅猛的势态在全国范围蔓延,要整体掌控疫情动态,实现信息互通和透明化,医疗信息行业和互联网医疗行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廖志红认为,疫情推动了医疗信息化行业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院内数据互联互通、完善分级诊疗体系、院内数据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直连等领域会有更多的建设工作。
“互联网医院管理、线上诊疗、网售处方药、线上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发展的根基性政策已经颁布实施,智能医疗、远程诊断医疗(结合5G+AI)会是发展重点方向。”廖志红告诉记者。
从今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可以看到,5G机器人忙碌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抗疫前线,无论是隔离区内进行自动消毒、吸污、除菌作业和自动送餐送药服务,还是巡逻测温、智慧诊疗等,它们大大地缓解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负荷,同时减少了人员感染风险,可谓功不可没。
2月21日,一台5G智能热成像巡检防疫机器人——“新新”在苏州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正式“上岗”,据悉,该款5G智能防疫机器人具有人脸识别、测量体温、巡查预警等功能,可同时满足追踪32个目标并实时存储面部特征、人体体温等。(图片来源:江苏日报)
今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仅席卷全国,更在全球范围内呈蔓延之势,这将引起全球今后对冠状病毒的更多研究。
廖志红表示,在研发层面,疫情的爆发推动了冠状病毒领域的研究,很多相关的创新型产品,如病毒隔离床、隔离舱、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PCR快速诊断试剂等快速获得注册证,适用于的药品、器械、试剂的应急审批程序,监管部门会更加细化、完善。
“对于医疗器械的创新创业都将出台更多的鼓励。”廖志红补充道。
截止2018年底,苏州市共有60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405家,其中有58家企业年产值过亿。2018年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 237亿,同比增长9.2%,占江苏省年总产值1/3,出口总额达103亿。
目前,苏州市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以诊断试剂、高新区以高分子、相城区以针灸针、吴江区以卫生敷料、张家港市以骨科器械为特色的产业分布格局。另外,苏州也已形成东部生物医药产业园、西部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产业集聚日益突出。国际知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苏均有生产基地,如罗氏、强生、碧迪、施乐辉、史赛克、贝克曼、飞利浦等。国内多家知名民营医疗器械企业也落户苏州,如鱼跃医疗、恒瑞医药、微创、法兰克曼、迈瑞集团等。
此外,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基地等一批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的落户,大大推动了苏州医疗器械科研成果本地产业化。
【访谈】河南塑协会长段同生:战疫情,基建、医疗、新材料释放新机会
未来5年巴斯夫41%投资将放在亚太区 2019年销售额小幅下降
【访谈】eSUN易生:3D打印“eFree耳轻松”支援战疫一线,柔性生产危中有机
深圳企业3D打印实现口罩配件模具10天快速交付 在线协同“智”造是大趋势
论坛 叶扉鸾:+86 755 23547188
付洁:+86 755 23547186
event@adsale.com.hk
编辑 朱柳:+86 755 23547190
cprj.edit@adsale.com.hk
其他合作
唐詠雅/何珮然:+852 25163329
罗曼:+86 755 23547184
cprj@adsale.com.hk